1979年的斯摩棱斯克,苏联一座普普通通的工业城市,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。一连串的连环杀人案让这座城市人心惶惶,13名女性接连遇害,案件残忍至极,社会影响恶劣。勃列日涅夫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怒,直接下令彻查,派出了经验丰富的侦探和一名女侦察员参与破案。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地方警方的无能,也展现了苏联高层对社会稳定的重视,最终在一名受害者的关键证词下,真凶被绳之以法。
斯摩棱斯克是苏联西部一座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,工厂林立,居民多为工人家庭,生活简单规律。1979年初,城市平静被打破,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拉开了连环杀人案的序幕。首名受害者是25岁的舞蹈演员娜塔莎,3月的一个清晨,她出门买早餐后失踪。三天后,她的尸体在市郊一处教堂外被发现,颈部有勒痕,身上值钱物品被洗劫一空。警方初步调查确认,她遭性侵后被扼颈杀害。案件手法残忍,现场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线索。
展开剩余85%此后,类似案件接连发生,受害者年龄从成年女性到12岁少女不等,作案手法高度一致。凶手专挑独行的女性下手,多在夜晚或清晨行动,先实施性侵,再用扼颈方式杀害,最后抢走财物。案发地点多为偏僻的街角或荒地,凶手行事谨慎,现场几乎找不到指纹或脚印。斯摩棱斯克的居民开始感到恐惧,女性不敢独自出门,夜晚街道空无一人。工厂女工下班后只能等丈夫来接,厂门口挤满了焦急等待的男人,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。
当地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,试图通过走访和排查破案,但收效甚微。案件频发,市民的不满情绪高涨,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警方的无能。工厂因工人缺勤和士气低落,生产效率大幅下滑。地方官员起初试图低调处理,担心上报会影响仕途,但案件影响扩大,生产指标严重下滑,他们不得不将情况上报至莫斯科。
勃列日涅夫,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宏图优配,接到报告时正在克里姆林宫处理政务。他在1964年通过推翻赫鲁晓夫上台,执政期间以强硬作风和对社会稳定的重视著称。得知斯摩棱斯克接连发生13起奸杀案,他勃然大怒,责骂地方官员隐瞒不报,认为这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不公,也是对苏联社会秩序的挑战。他当即下令内务部不惜一切代价破案,并指派资深侦探伊萨·柯斯绥耶夫前往督办。
柯斯绥耶夫是内务部的得力干将,破获过不少复杂案件,擅长分析犯罪模式。他抵达斯摩棱斯克后,立即查阅案卷,发现警方掌握的线索少得可怜,仅知道凶手用扼颈方式杀人并抢夺财物,毫无其他进展。他走访案发现场,试图寻找蛛丝马迹,但凶手的谨慎让他一筹莫展。专案组开会时,气氛沉重,桌上堆满照片和报告,大家一筹莫展。柯斯绥耶夫意识到,常规手段难以突破,提出通过“钓鱼执法”引诱凶手现身。这一计划需一名女侦察员冒充目标,风险极高。
勃列日涅夫批准了计划,内务部选派30岁的瓦莱里娅参与行动。她曾是军中女兵,退役后成为侦察员,多次执行卧底任务,经验丰富,身手敏捷。她接受任务后,进行了数周强化训练,重点练习如何应对扼颈袭击。她反复演练格斗技巧,确保在危急时刻能自保。1979年10月,行动正式展开。瓦莱里娅化装成普通市民,走在斯摩棱斯克的街道上,身后是埋伏的警员和柯斯绥耶夫。
行动当晚,瓦莱里娅沿着规划路线行走,身后很快出现可疑身影。对方尾随她,步伐与她同步。她故意加快脚步,引诱对方靠近。突然,凶手冲上来,掐住她的脖子,试图拖她到暗处。瓦莱里娅奋力挣扎,争取时间。埋伏的警员本应等凶手暴露更多行为再行动,但一名年轻警员因紧张提前冲出,高喊制止。凶手立即松手,逃入夜色。追捕失败,警方仅在现场找到一滴血迹和一块布料,化验后确认了凶手的血型和体型,但仍不足以锁定嫌疑人。
这次失败让警方士气大挫,案件继续发生,市民的恐慌情绪达到顶点。1980年,警方根据一名目击者的车牌号线索逮捕了检察官冈察洛夫,但受害者证词否定了他的嫌疑。冈察洛夫被错误关押,直到1981年又一起案件发生才获释。这期间,警方因急于破案,抓捕了多名无辜市民,造成多起冤案,市民对警方的信任进一步下降。
转机出现在1981年6月。28岁的纺织女工娜迪亚加班后乘坐公交车回家,车辆半路抛锚,她只能步行返回。途中,她遭人从身后袭击,被拖入草丛,脸被压在泥土中。凶手实施性侵后,搜刮了她的钱包和项链,以为她已死去便离开。娜迪亚屏住呼吸装死,成功脱险,立即报警。她向警方提供了一条关键线索:凶手手臂上有天使和豹子的纹身。警方调查发现,这种纹身多见于当地某监狱的服刑人员。
专案组迅速调取监狱出狱人员档案,娜迪亚从中指认出弗拉基米尔·斯托罗任科,一名汽车司机。1982年9月,警方突袭其住所,搜出用受害者首饰熔炼的金块,证据确凿。斯托罗任科的弟弟谢尔盖因协助销赃被捕。斯托罗任科供认了至少13起谋杀案,承认自己无法控制犯罪冲动。他出生于1930年代,少年时因性侵入狱,释放后短暂试图改过自新,娶妻并成为司机,但始终未能摆脱变态欲望。娜塔莎的案件点燃了他的犯罪冲动,此后一发不可收拾。
斯托罗任科在审讯中坦言,作案时完全失控,甚至记不清具体受害者人数,仅模糊回忆有13人。他的弟弟谢尔盖则在销赃中扮演了帮凶角色,提供销路换取利益。1982年9月,斯托罗任科被判处死刑,当年执行。谢尔盖被判15年徒刑,出狱后改名亚历山大,2012年因抢劫再次入狱。
案件的侦破过程充满曲折,暴露出地方警方的能力不足。初期调查毫无进展,多次抓错人,引发市民不满。瓦莱里娅的行动虽未直接抓到凶手,却为警方提供了关键线索,展现了她的勇气和专业素养。娜迪亚的证词成为破案转折点,她的冷静和果断为案件画上句号。勃列日涅夫对案件的关注,体现了他对社会稳定的重视。他在1982年11月因心脏病去世,未能见证城市秩序的完全恢复。
柯斯绥耶夫因破案有功受到表彰,继续在内务部工作,参与其他重大案件。瓦莱里娅因行动中的表现获晋升,成为培训新侦察员的教官。她的经历激励了更多女性加入内务部,参与高危任务。斯摩棱斯克在案件告破后逐渐恢复平静,市民重拾安全感,工厂生产秩序逐步稳定。
发布于:河南省有富策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